弦上江南——2022年高雅艺术进校园南京明道学校专场
11月17日晚,由江苏省教育厅、财政厅主办的2022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民族音乐会在南京明道学校举行。

丝竹声中,我们仿佛置身江南水乡。一首《江南好》,让我们跟随唐代白居易的诗意,领略江南风景。首先入耳的笛声仿若二月飞燕,接着其他乐器起,是柳枝摇曳,是柳絮绵绵,是“春来江水绿如蓝”的碧波荡漾,是千里江堤上花开,如火耀眼。江南的春天,缓缓铺展开来。

乐曲声声,引得浮想翩翩。《桨声灯影》里,遂想起泛舟秦淮的场景。橹声咿呀,微动涟漪,灯影朦胧,绰约地浮在水面上。随着乐曲进入到高潮,仿佛划船的人也行至一片开阔的美景,河道边的繁华景色好像都清晰可见。琵琶这种乐器清脆的声音中带有一种年代感,让人好像一下子坠到回忆里去,到历史里去。

音乐也让我们共情。《姑苏行》里,一开始呈现姑苏城的岁月晕染的古典美,每片古迹中的一砖一瓦都是昔日逝去的印迹,也是亘古不变的印迹。接着我们感受到游人欢乐、愉悦、恬静惬意的游玩心情。发现每一朵花的小欢喜,以及对整座姑苏城的热爱都传达到了听者的心里。《枫桥夜泊》中,演奏者指尖舞动着的不仅是音符,也是情感。我们都熟知张籍的那首《枫桥夜泊》。那个一千年前与我们素昧平生的诗人,他那一夜的辗转反侧,再一次浮现。张籍的心声,他的愁绪,他的文人情怀,在他自己作诗之后,第一次被真正的理解。用音乐去诠释,理解文字,这场演绎是最好的答案。
这种情感传递还打破了我们的刻板印象。在听《炫彩江南》《苏堤漫步》之前,提到江南,好像想到的就只是清秀的烟雨中水月微茫的样子,丝竹也只是如朦胧梦境抒情。后来我们知道,江南并非只有烟柳画桥,也有莺歌燕舞。丝竹是表达情感的。它当然也可以欢快,乃至喜庆。 一切过往尽是吉光片羽,直至今日,才是江南的琳琅满目。
音乐,还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传承美。在听到陈静老师的《春江水暖》后,在体悟美好的同时,我们产生了一种骄傲。这里的每一种韵味与美都是属于华夏民族的。中国古典乐曲是最和谐的,因为它真正赋予每一种乐器以灵魂。所以聆听民乐的我们是骄傲的,我们不仅为优秀的传统文化而骄傲,也为有这样优秀的,真正的传承者而骄傲!

古典的诗意,民族音乐的魅力,江南大地的蕴秀风貌,无不令明道学子沉醉其中。少年们投入地倾听,享受其中,在曲终后热情鼓掌,优雅的观演礼仪与高雅的艺术相得益彰。乐团领导也不禁称赞明道学生是最好的观众,已经具备了欣赏高雅艺术的的能力。


这是真正的丝竹管弦,
这是真正的江南风情,
这是真正的华夏韵味!